武术进入奥运赛事已成人们的共识,选择很有必要进入奥运 会的有50人,占总人数的100%。大家认为很有必要的原因有: 武术是一种很特别的中华文化,具有深邃的文化哲理和思想精 髓;武术能给世界的人们带来健康的身体及心理,给社会带来安 和,是东方向世界体坛的奉献;武术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,既 能健身、防身,又能修身;国际武联已有80多个会员国,符合 奥运基本条件;武术是友谊的桥梁,它流传广泛,深受群众喜 爱,符合奥运会精神。


  • 武术在奥运会上的设项


有34人赞同武术套路和散打同时进入奥运会,占总人数的 68%;有16人则认为应该先设套路项目进入奥运会,占32%。

  • 套路设项


赞同世界锦标赛设项的人为多数,有20人选择了该项,占 总人数的40%;有10人赞同在拳术、长器械、短器械、传统项 目中各取一套设项,另有12人提出了其他的方案。

  • 散打级别


有18人同意设9个级别,占36%;有16人赞同世界锦标赛 所设的U个级别,占32%;还有4人提出另外的方案,认为散 打级别设轻、中、重3级为宜。

  • 套路服饰


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多数人同意世界锦标赛现有的套路服 饰,共有38人选择了该项,占总人数的76%;另有6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,可以用现有的服饰,不过要适当地改进,从普及与 推广上来考虑,可以试着有国际武术标志的运动服。

  • 散打护具


对散打护具争议较少,有36人同意世界锦标赛现有规定的 护具,8人未选,6人提出自己的意见;手套要改造,研究适应 散打特点的分指手套;男性上身着短衫即可,男性取消护头、护 身和护小腿。

  • 套路规则


有28人认为现有世界锦标赛套路规则可行,有20人认为规 则要改,其中的16人强调规则要修改得简单、实用。

  • 散打规则


认为现在散打规则可行的有22人,占总人数的44%,认为 要修改的总共有12人,主要有限制抱缠;现有竞赛规则的修改 重点应有倡导技术打法的加分;缩小擂台范围,以下擂即判定该 回合胜负。

(三)思考与建议

现在,武术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,海内外的武术界对武术进 入奥运会都十分关心,而且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也给我们提 供了一个机遇。然而,从这次调研的30个国家和地区反馈的信 息了解到,武术进入奥运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,武术要成为奥运 会正式比赛项目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那么怎样抓住这次机遇使 武术比赛在奥林匹克竞技台上向世人展示呢?

1.项目的设置和规则的制定应是当务之急

武术的设项要考虑可比性、可评性和观赏性,既能保持民族 特色,又须适应国际惯例和奥运要求。鉴于现有的武术项目经过 10多年的推广已经具备了较广泛的基础,因此挑选进入奥运的武 术项目应从现有项目中选择,不宜再进行新的内容尝试。武术作 为东方体育在异文化的西方看来无异独具魅力,世界性的奥林匹 克运动会要兼顾不同的地理文化。我们在设项时可以考虑一些充分体现东方文化、武术特色的项目,使之在保留自身运动规律 和特点的同时又切入奥运。因此建议:武术套路、散打各设3枚 金牌。武术散打设大、中、小3个级别。武术套路则设男、女全 能项目各1枚金牌(长拳或太极拳、短器械、长器械3项各任选 1项),采取现行规定套路为宜,因为现行套路经过几年的推广已 普遍被人们所接受,但难度要增加,再设男女混合项目金牌1枚 (以南拳、南刀、南棍为宜)。南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大类,近 几十年来发展极快,不仅在中国,而且在世界各国特别在东南亚 地区广泛受到欢迎,习练人数众多,从竞赛来看,南拳保留有浓 厚的传统武术特点,极富观赏性,且有较强的可比性。,武术的规则宜沿袭现行基本规则,不要做大的变动,原则是 要简单、易掌握、易操作。鉴于武术评分的主观性较强,可借鉴 其他一些国际竞赛项目的规则,将评分精细分类,限制单个裁判 员的权限,防止因个别人为的因素导致整体成绩偏离实际水平。

  • 全面系统地安排和实施武术走向奥运的工作


为使武术进军奥运的工作能够有计划、有目的地进行,建议 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(暂称之为“武术与奥运工作室”)来 进行系统的策划和实施。这个机构专门从事武术进入奥运的有关 工作,具体包括:制定规划、培养人才、组织科研、广泛宣传。

  • 建立武术培训基地,推动中华武术向深远发展


无论是促使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,还是促进武术水平的 进一步提高,仅依靠现有的发展模式是远远不够的。我们既不能 完全依赖通过国家增加拨款来加强武术的自身研究和外在推广, 也不可能寄希望于民间武术馆校来自觉承担起这一重任。于今之 计,还需另辟蹊径,寻找一条发展武术的新路。在国内,可以由国家武术管理中心牵头,以政策作引导,同 高等体育院校协作,利用其现有的场馆条件和师资力量并投入一 定资金加以完善、补充,办起几个全国性的武术培训基地。同时 在世界各大洲也可通过联合的形式建立武术培训基地,为他们无 偿地提供教练员和一定的训练器材,用基地直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联系,并在世界各地培养武术运动员、裁判员、教练员,推广 武术段位制,以此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锻炼中来,形成尚武 崇德、习武健身的风气与习惯。

三、我国散手运动竞赛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

(—)回顾与反思

散手运动自1979年“积极、稳妥、慎重”的开展以来,历 经近19个春秋,经过几代武术工作者的探索、实践、总结,基 本形成了以踢、打、摔为基本要素的技术格局和团体、个人赛的 赛事。1989年被原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,第7届全运会开 始设项,1993年第2届世界锦标赛正名。至此,散手运动已跻身 于竞赛舞台的大雅之堂,成为国内、国际十分关注的对抗项目之 一,形势发展可谓迅猛,成绩丰硕无可非议,这是谁也不能否定 的事实。然而,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透视散手运动发展的全过 程,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,散手运动蓬勃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种 种危机,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体育产业的兴起,散 手运动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,不反思、不改革,后果不堪设想。 下面的几种现象已明显摆在我们面前。

其一,自愿承办散手赛事的企、事业单位由众多变得寡少, 由圈外变到圈内,由大城市到小城市。

其二,赛事观众由爆满变得寥寥无几。

其三,赛事新闻单位由热心变得淡漠。

其四,技术展示俗套,搂抱成团、无所造化。既无观赏品 味,又无知识趣味,也无惊险刺激可谈。据《中华武术》1997年 第9期叶伟撰文中指出:“每局双方搂抱平均达10. 5次。”最长时 间有15秒之久。3分钟的赛事,有多少时间可供运动员施展才 华,不可能不乏味枯燥。

(二)问题与原因

(1)散手运动萌生于武术,然而脱离了武术,方向有偏。散 手运动是套路运动的补充和发展,是武术运动员为锻炼真打实摔 能力萌生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。应该说从事武术锻炼的所有 成员,在习练套路运动的过程中都应掌握一定的格斗技能,使武 术运动的功能真正从三个方面展现出来(即修身、健身、防身), 然而散手运动从“母胎一坠生落地”,就几乎全部脱离了 “母体 的乳汁”而独立地进行自我发展。从表面上看,散手冠以“武 术”之名,谓“武术散手”,包揽在武术竞赛的体制之中,名 “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”,而实质上早已自成体系,与武术套路运 动或者说整个武术运动毫不相干了反映的情况看,散手教练员、运动员对武术 套路的了解和习练素质已经一代不如一代,这种人才现状根本谈 不上对武术技击精华进行整理、转化和发展,实质上,散手运动 早已不能承担继承发展武术技击遗产的历史使命,缺乏母乳的婴 儿,必然营养不良、发育不健全,要想成熟,从项目整体来讲, 再找“继母”已不可能,只能回归原籍,重新进行整体运筹 帷幄。

浏览9次

    <<   上一篇   下一篇   >>     

发表评论


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  • 牡丹园/花园路校区(海淀区)

    查询地图 公交/驾车去这里
  •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(海淀区)

    查询地图 公交/驾车去这里